閩漳江河系列報導一 福建漳州 看得景緻 摸著幸福

南靖云水谣(谢溢鹏/摄影)

南靖云水谣(谢溢鹏/摄影)

記者莊玟玥/漳州報導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近年來,漳州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定位,探索「生態、建設、傳承、遙望」之間的鍵聯關係;讓大家看得景緻、摸著幸福。

「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活動」開幕航拍。(新華社福建分社姜克红/攝影)

隨著“哢嚓”“哢嚓”的快門聲齊響,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暨兩岸媒體漳州行活動」,在2019年11月11日福建漳州南湖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兩岸媒體齊聚漳州,共同見證漳州九龍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經濟建設、社會成就等方面的變化,具體呈現九龍江畔的美麗故事。

福建畫報表示「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活動」,是福建畫報社繼閩江、汀江之後的第三次大型影像文創工程。由於漳台兩地的深厚淵源,相較於以往閩江、汀江的行走,本次采風更突顯兩岸媒體共同合作的特色,以及其增進兩岸新聞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本次大型文創攝影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邀請兩岸媒體及攝影家齊聚漳州沿江行走,集中拍攝采訪,足跡遍布漳州高新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縣、華安縣、長泰縣、漳浦縣、雲霄縣、詔安縣、東山縣等地。第二階段根據流域各地具體的歲時慶典、重大活動、季節性景點分組拍攝。第三階段將由兩岸媒體攜手推出系列報,並出版《九龍江》大型主題畫冊。

活動以紀實的創作風格和特色,用現代視角,從地面行走到空中航拍,完整梳理漳州九龍江流域的人文風貌,展現漳州之美,真實記錄九龍江流域的繁榮與發展,集結不同的視角、將創作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具有感染力的攝影作品。

生態

生態,就是生態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旅遊專案、防災減災、民生工程、歷史文化等融合間接推動產業發展、城鄉環境、生活品質轉型升級和城市品位提升真正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龍海市九龍江流域(謝溢鵬/攝影)

九龍江河域都市建設多以修舊從舊,保留古味!眼見為憑!

長泰十里藍山 (陳偉凱/拍攝)
龍海棣美古民居 (姜克紅/拍攝)
龍文區湘橋村 (姜克紅/拍攝)

建設

心城區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包含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灣湖、南湖以及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

龍文區碧湖 (王東明/攝影)
漳州南湖(焦红辉/攝影)
荔枝海(莊玟玥/攝影)
水仙花海園區(童智群/攝影)

五湖四海的建設解決了漳州城區黑臭水體難題濕地成為都市景觀。濕地從城市周邊走向城市中心這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通過淤、截汙、護岸、植接近自然整治方式成就了五湖生態區兼具蓄水、洩洪等水利功能。

東山南門灣(陳秀容/攝影)
華安九龍璧(陳偉凱/攝影)

其中關鍵的濕地,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修復的能力,同時在淨化空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漳州表示據統計,五湖」的建成,到2020年可新增滯洪區水域高達3820畝,新增滯洪庫容約1000萬立方米,新增城市生態園約4650畝。

◎傳承

漳台相通的民俗工藝

一、漳州布袋木偶戲,傀儡戲種之一是由木偶表演、劇碼、音樂、木偶製作、服裝、道具、佈景等組合成綜合藝術。其特點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表演

木偶戲(焦红辉/攝影)

二、漳浦剪紙藝術,活躍於唐宋。漳浦剪紙最初只是作為刺繡的底樣,隨著民俗活動和北方窗花貼」等中原文化影響,開始廣泛應用於婚慶、祭,剪各種花貼於禮祭品上,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

漳浦剪紙 (莊玟玥/攝影)

三、剪瓷雕是福建閩南寺廟建築中常的傳統工藝,影響著閩臺乃至東南亞等地剪瓷雕色鮮豔殘損的彩釉瓷器、或用鉗子、木錘、砂輪等工具剪、敲、磨成的瓷片,貼雕各式藉以寺廟宮觀屋脊翹角、壁畫

剪瓷雕 (賴小兵/攝影)

四、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精隨形成。20世紀初歌仔戲興於臺灣,傳及廈門,迅速影響於閩南和東南亞等地其中漳州薌劇團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薌劇(焦紅輝/攝影)

靜續的同文化

道不盡的相似,匆忙錯過的記憶,還有:

五、興盛於宋代的漳州木版年畫主要流傳於薌城和閩南、嶺南一帶,並遠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六、錦歌是一種演唱曲藝形式,流行於廈門、晉江、龍溪

七、片仔癀是一味名貴功效顯著的中藥,與八寶印泥、水仙花並稱為漳州三寶  

   源自500多年前明朝宮廷御用秘方。

片仔癀展示間(王順毅/攝影)
漳州片仔癀(王東明/攝影)

八、浦南古儺文化自唐末興起至今已有年史蹟,古儺主要是用來驅魔逐疫之用

九、東山歌是廣東潮州歌傳入福建東山後,地方化形成的一種曲藝說書。

東山歌冊(陳秀容/攝影)

十、東山帝信俗千百年來,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十一、山格慈惠宮戚家軍祭儀閩台乞龜民俗」興於明朝中至今四百餘年每年農曆七月十九日香火不斷。乞龜民俗包括扛豬公、擲孤米、龍藝、神明戲等。

十二、南靖竹馬戲始于唐興於清朝。竹馬掛於演員腰高處,唱腔為閩南方言歌仔調,對白採順口溜,旦、丑角各有一套獨特的表演程式。

十三、漳繡起源於明代,以繡織錦袍最佳。漳繡是中國織造史上三大著名工藝之一,在明清時就已馳名海內外。

十四、賽大豬記載於西元六六九年的漳州長泰山重村,當年「開漳聖王陳元光薛武惠進駐山重祠設五憲門,每年正月初八獻牲祭祖、賽畜大小

走馬看花,意猶未盡時,來趟尋幽覓古之旅,九龍江畔會是個好選擇!

◎遙望

一、國際性保護公約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為一個國際性問題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根據公約內容主要個計劃

一、1999年開始陸續組織成員國宣布『聯合國非遺名錄,建立國際性保護對象

傳承「活著的人類財富是指在表現遺」項目有著極高造詣的人給予官方承認,鼓勵傳承。如民俗技藝鬼手王王寶合

三、保護瀕危語言世界上有六千餘種語言中的50%以上是瀕危語言;其中的96%只被世界人口的4%使用;90%的語言沒有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平均每兩周就有一種語言消失;非洲語言80%沒有相應的文字體系。瀕危語言計劃就是弘揚和保護瀕危語言和語言多樣性。

四、復興世界傳統音樂和樂器;音樂體現各文化精神和美學價值。漳州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始於清代乾隆年間,至今有二百餘年歷史,承傳十三代,在2008收錄於「非遺名錄」。

延續美的印記

漳州「非遺」年來相當受到重視,如漳州手工技藝漳台族譜漳州窯漳州薌劇團、木偶劇團等。在民俗活動上,漳州市相繼舉辦開漳聖王文化節、中華武術大家練、龍人古琴文化節、保生慈濟文化節、東山關帝文化節、三平祖師文化節等多項非遺尋根祭活動。

紹安文昌宮(邱榮錦/攝影
玉尊宫(焦红辉/攝影)
東山關帝廟(賴小兵/攝影)
長泰文廟(陳偉凱/攝影)

相同的努力

近年來在漳台兩地,不約而同輪流舉辦木偶藝術節、歌仔戲專場演出、書法作品展、文化名人學術研討活動。通過兩地文化活動頻繁互動,為保存非遺做出相同的努力!

二岸同源『非遺』

福建漳浦剪紙原為傳統刺繡底樣,以獨特風格與濃烈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而興盛目前漳浦剪紙「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陳秋日

風格多傳承閩南,推廣在19841993年間達到最高峰現今臺灣剪紙藝術家楊士毅被APPLE指名合作對象

楊士毅「鳳凰的祝福」(童智群/攝影)

二、友善環境

漳州是臺胞重要祖籍地、臺灣文化重要發祥地。臺灣現有2300萬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約占40%,至少有113姓近1000萬臺胞的根在漳州。第一家台資企業1981年張正光成立「詔正水產」、李瑞河天福集團為第一台資農企至今在全國開設一千三百多家連鎖店一系列的全國第一相繼落地漳州!

至今,漳州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古雷石化產業園區」、「南靖精密機械產業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兩岸水產品加工基地」五個產業合作平臺龍頭企業和零星個體都能多點佈局經貿流動合作高居全國地級市一二。

臺灣農民創業園(賴小兵/攝影)
漳州永潤文化園-全沙畫藝術產業基地 (焦紅輝/攝影)

深緣信仰

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漳州具有獨特優勢。

臺灣四大民間信仰中,開漳聖王保生大帝關帝神祗的祖廟都在漳州。1997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是大陸首辦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另外「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至今舉辦二十。文化交流活動還屆海峽論壇、二十一屆關帝文化節、屆開漳聖王文化旅遊節,每年都有超過十萬人次來漳尋根謁祖、經貿考察

數典懷古

細嚐地方有味景點,惟覺時間不未來將會把河岸系列美景人文,畫進《九龍江》大型主題畫冊,然後淵遠流長!

尋根逸事鎮海衛古城永年寶島埕、永潤文化創客小鎮薌城區林語堂紀念館、仙都二宜樓、漳浦縣「兩帝師」故居、雲霄縣開漳歷史文化博物館東山縣寡婦村展覽館、黃道周紀念館、東山風動石漳浦火山島地質公園

懷古思情,就來漳州走走吧

薌城區林語堂紀念館(畫報社航拍)
華安縣仙都二宜樓(陳偉凱/攝影)
永潤文化創客小鎮(嚴漢本/攝影)
鎮海衛古城(陳偉凱/攝影)
東山風動石日出(邱榮錦/攝影)
漳浦火山島地質公園(莊玟玥/攝影)

漏網不想放棄系列照-這裡是漳州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莊玟玥/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邱榮錦/攝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