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漳江河系列報導一 福建漳州 看得景緻 摸著幸福

南靖云水谣(谢溢鹏/摄影)

南靖云水谣(谢溢鹏/摄影)

記者莊玟玥/漳州報導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近年來,漳州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定位,探索「生態、建設、傳承、遙望」之間的鍵聯關係;讓大家看得景緻、摸著幸福。

「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活動」開幕航拍。(新華社福建分社姜克红/攝影)

隨著“哢嚓”“哢嚓”的快門聲齊響,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暨兩岸媒體漳州行活動」,在2019年11月11日福建漳州南湖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兩岸媒體齊聚漳州,共同見證漳州九龍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經濟建設、社會成就等方面的變化,具體呈現九龍江畔的美麗故事。

福建畫報表示「九龍江大型文創攝影活動」,是福建畫報社繼閩江、汀江之後的第三次大型影像文創工程。由於漳台兩地的深厚淵源,相較於以往閩江、汀江的行走,本次采風更突顯兩岸媒體共同合作的特色,以及其增進兩岸新聞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本次大型文創攝影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邀請兩岸媒體及攝影家齊聚漳州沿江行走,集中拍攝采訪,足跡遍布漳州高新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縣、華安縣、長泰縣、漳浦縣、雲霄縣、詔安縣、東山縣等地。第二階段根據流域各地具體的歲時慶典、重大活動、季節性景點分組拍攝。第三階段將由兩岸媒體攜手推出系列報,並出版《九龍江》大型主題畫冊。

活動以紀實的創作風格和特色,用現代視角,從地面行走到空中航拍,完整梳理漳州九龍江流域的人文風貌,展現漳州之美,真實記錄九龍江流域的繁榮與發展,集結不同的視角、將創作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具有感染力的攝影作品。

生態

生態,就是生態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旅遊專案、防災減災、民生工程、歷史文化等融合間接推動產業發展、城鄉環境、生活品質轉型升級和城市品位提升真正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龍海市九龍江流域(謝溢鵬/攝影)

九龍江河域都市建設多以修舊從舊,保留古味!眼見為憑!

長泰十里藍山 (陳偉凱/拍攝)
龍海棣美古民居 (姜克紅/拍攝)
龍文區湘橋村 (姜克紅/拍攝)

建設

心城區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包含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灣湖、南湖以及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

龍文區碧湖 (王東明/攝影)
漳州南湖(焦红辉/攝影)
荔枝海(莊玟玥/攝影)
水仙花海園區(童智群/攝影)

五湖四海的建設解決了漳州城區黑臭水體難題濕地成為都市景觀。濕地從城市周邊走向城市中心這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通過淤、截汙、護岸、植接近自然整治方式成就了五湖生態區兼具蓄水、洩洪等水利功能。

東山南門灣(陳秀容/攝影)
華安九龍璧(陳偉凱/攝影)

其中關鍵的濕地,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修復的能力,同時在淨化空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漳州表示據統計,五湖」的建成,到2020年可新增滯洪區水域高達3820畝,新增滯洪庫容約1000萬立方米,新增城市生態園約4650畝。

◎傳承

漳台相通的民俗工藝

一、漳州布袋木偶戲,傀儡戲種之一是由木偶表演、劇碼、音樂、木偶製作、服裝、道具、佈景等組合成綜合藝術。其特點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表演